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瓦尔特·本雅明纪要〔*〕

来源:散文百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编者按: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西方影响最深远、最广泛的一个思想流派。令人异常感慨的是,法兰克福学派最初的批判理论建构其实是在动荡不安、颠沛流离的20世纪30、40年代完成的

编者按: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西方影响最深远、最广泛的一个思想流派。令人异常感慨的是,法兰克福学派最初的批判理论建构其实是在动荡不安、颠沛流离的20世纪30、40年代完成的。在这一时期里,学派的成员们或独自探索或集体攻关,对一系列具有现实紧迫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留下一笔极为丰富也极为宝贵的思想遗产,以至于今天的人们仍然需要不断重新造访,从中汲取有益的理论启示和思想资源。为了向这一辉煌的思想创造时期致敬,本刊特组织了本专题。

他的生命消逝在躲避希特勒手下追捕的逃亡路上,尽管他早期作品有着神秘主义特征,而他的后期作品又是碎片化的,但在最近15年,这位哲学家逐渐变得名声显赫。对他个人和其作品的迷恋只能导致两个后果,要么是被其磁力吸引,要么是惊恐地拒绝它。一切事情被他的言语审视之后,都会变化,似乎他的言语有着放射性。他能不断挖掘新的领域,这并不仅是因为他批判成规,而是因为他在面对批判对象时的姿态,使得成规无法施加任何影响,他的这个能力,仅用原创性一词来形容是远远不够的。从他无限创造力中涌出的思想从来都不只是灵感。作为经验的主体,他亲身体验了几乎所有当代哲学浅显探讨的命题,然而他同时又显得异于它们。而他的风格,特别是刹那永恒的表述方式,完全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随意性和跳跃性。他看起来并不是创造真理或者在思考中获得真理的人,而是通过思想引用着真理,成为表达认知的最高手段。他完全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家。就他与自己作品的关系而言,他并非赋予作品“生机”或者“原创”作品;“创造者”这个比拟在他身上完全不适用。他思想的主体性皱缩成了特定的差异性;他思想的特质在传统哲学看来可能是偶然的、短暂的、无用的,但他的特质在作品中以强制性的形式得以保存。最个体的认知也是最普遍的认知,这句话是形容他,是恰如其分的。若不是物理学的比喻在这个社会与自然科学意识大相径庭的时代显得十分可疑的话,我们其实可以说他的智力能力有着原子分裂的能量。他的坚持瓦解了不可消解之物;在纯粹真实性之墙阻挡幻象之处,他精确地攫住事物的本质。用公式化的语言来讲,他努力打破将特殊与普遍混为一体、在特性中寻求普遍性的逻辑。他既不想通过自动程序提炼出本质,也不想凭借不可靠的直觉感受它,而是在意义模糊的元素构造中有条理地猜测本质。猜谜,这是他的哲学的模式。

精心策划的偏题其实正体现了他温和的不可辩驳性。其不可辩驳性既不在于他十分熟悉的魔法式效果,也不在于“客观性”,即主体在星丛下的消亡。他的不可辩驳更多地来自于某一特性,这个特性本是精神的部门化预留给艺术的,然而这一特性转换成了理论,摆脱了所有表象,并接受了无与伦比的尊严:这一特性即是对幸福的承诺。本雅明所写所说的所有事情都在告诉我们,似乎思想接受了童话和儿童书籍中的承诺,而不是以其惯常的可耻的成熟性拒绝这些承诺,它完全相信这些承诺,觉得知识可以预料到承诺的实现。在他的哲学地貌里,放弃被彻头彻尾地拒绝了。对他感兴趣的人,会得到从门缝中看到圣诞树光亮的孩子的感受。但这光亮是理性的光亮之一,它承诺带来真理本身,而不是其无用的阴影。如果说本雅明的创作不是无中生有,那它就是富饶的恩赐,它想要弥补一切,所有被屈从和自我保存所禁止的愉悦,这是感官和智力的双重愉悦。在他评论普鲁斯特的文章中,他认为对幸福的追求是这位与他惺惺相惜的作家的核心主题,几乎可以确定地说,正是这一激情促成了迄今最优秀的两卷德语译文:l’ombre des jeunes filles en fleurs和Le cté de Guermantes的译文。〔1〕在对幸福的追求中,普鲁斯特作品的思想深度是靠幻灭小说的沉重而获得的,幻灭小说的终结便是《追忆似水年华》,同样地,本雅明作品中对被拒绝了的幸福的忠诚是靠一种悲苦情愫获得的,而在哲学史上,对这种情愫的描述如同对清明生活的乌托邦想象一般罕见。他与卡夫卡的关系与他同普鲁斯特一样亲近。卡夫卡认为希望是无限的,只是我们并无任何希望可言,此观点可谓是本雅明形而上学的标志性格言,要说他曾勉强写一部形而上学作品的话,那么我们也会毫无意外地发现,他最富有理论性的作品《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的中心思想是将悲苦的建构作为最后的自我否定的寄喻,即救赎的寄喻。坠入意义深渊的主体性“成为了圣迹的形式保障,因为这种主体性本身昭示了上帝的行为”。本雅明在所有阶段都将主体的消亡和人类的解救放在一起思考。这定义了宏观曲线,而他致力于它的微观形象。

文章来源:《散文百家》 网址: http://www.swbjzz.cn/qikandaodu/2021/0204/732.html

上一篇:关于自然文学的几个概念
下一篇:名家笔下品秋色

散文百家投稿 | 散文百家编辑部| 散文百家版面费 | 散文百家论文发表 | 散文百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散文百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