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嬗变与传承从记叙文到纪录片(5)

来源:散文百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然而,近年来,纪录片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受到了巨大的威胁,遭到了严重的挑战。 所谓的“威胁”与“挑战”首先来自“操作层面”。比如《喜

然而,近年来,纪录片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受到了巨大的威胁,遭到了严重的挑战。

所谓的“威胁”与“挑战”首先来自“操作层面”。比如《喜马拉雅深处的禁区——穆斯塘王国》(1992),日本NHK电视台的相关人员在拍摄时,采用了“虚构片”的手法,无中生有,夸大了攀登的危险性;此事被日本朝日电视台曝光后,业内顿时一片哗然。其次来自“技术层面”。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图像、音频、视频等处理软件应运而生,且功能越来越强大,为“虚构纪录片”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比如电影《刺杀肯尼迪》(1991)中肯尼迪被刺杀那一段,导演奥利弗·斯通伙同技术人员运用先进的科技将其制作成了新闻纪录片的风格——既然是纪录片,就应该具有真实性,然而,影片内容与事实相距甚远,以致于美国上下一致要求重新调查二十多年前的肯尼迪被刺案。再者来自“观念层面”。从前,人们总认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即使面对同一事物,不同人的看法也不同,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差异是十分正常的,没有绝对的“真实”。

上述“‘威胁’与‘挑战’”中,最主要的是第一种。这一问题是长期以来影响纪录片真实性和权威性的突出问题。纪录片要追求“美”的艺术效果,但必须在“真”的前提下去追求,决不能为了“美”而忽略甚至破坏“真”。这一点,纪录片和记叙文一样,毋庸置疑要追求审美价值,但同时也要追求“真”,要做到“真而美”,而不是“美而真”。正如经济发展一样,必须在“好”的基础上追求“快”,要做到“又好又快”,而不是“又快又好”。

(四)保持艺术的纯粹性

纪录片自诞生以来,不断地传承、嬗变,如今,已涉及电影学、电视学、新闻学、传播学、文化学、心理学、文学等多个学科,成为一种具有多学科交叉特点的艺术形式。对于这一现状,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从正面看,交叉学科有着诸多优势,比如,虽然切入角度不同、研究方法不同,但各个学科都在研究同一课题,各自都贡献出了一份力量,所谓“众木成林”,对于纪录片的研究来说,是一件好事。然而,交叉学科同时也面临着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纪录片有可能被其中一个学科拉得更近。诚然,“变”是正常的,艺术每时每刻都在发展变化,但务必要注意的是,嬗变与发展必须在传承与坚守的前提下进行,无论如何嬗变,都不能滑向其他类型的电影和电视,被其“同化”;也不能过分靠近某一学科,渐渐与其“合流”;更不能任由各个学科随意拉扯,最终“四分五裂”。一言以蔽之,纪录片必须牢牢坚守住自身的特点,决不能变成“四不像”的东西。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其他类型的电影和电视不同程度地借鉴了纪录片的艺术手法,吸取了纪录片的优长之处,但这只能说明纪录片这一艺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不代表纪录片可以征服其他类型的影视或其他艺术。纵使有这种能力,纪录片也不能这么做。作为独立的影视类型的纪录片,必须保持自身艺术的纯粹性与独特性。

四、结语

石屹在总结了优秀纪录片的必备条件和优秀学者的相关论述后,归纳出了优秀纪录片应具备的重要品格:(1)是创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个体生命、真事、真景象、真氛围而创作的,具有思想性的,能潜在表达其主观思想的,非虚构的作品;(2)是创作者在发现、观察、思考的基础之上,经过一个时间段记录、判断、选择后完成的作品;(3)内涵丰富,视野广阔,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美学追求和艺术感染力,能在观赏之余,给人以文化启迪;(4)在拍摄和结构布局上,各部分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使观众能够按照一定的思路解读、认识、思考和想象;(5)要承载一定的文化历史使命,既展现出优秀的民族文化特色,又具有注释历史、阐明抉择、增进人类相互了解的社会功能〔7〕。以上诸多品格中,有一些本文已经论及,如“真实性”“非叙事性话语”“审美价值”等,有一些本文暂未论述,但并不代表其不重要。显然,这些都是优秀纪录片必须具备的基本品格。一部纪录片,只要能做到这五点,大体上就是一部较为优秀的纪录片了。今后的纪录片,要尽可能地遵循以上准则,在传承记叙文的艺术手法、表达方式、艺术特点、艺术功能的同时,在艺术形式、艺术载体、艺术要素、艺术效果等方面继续嬗变,从而融入先进思想、提升文化品位、追求审美价值、承载历史使命,最终朝着“真而美”(而非“美而真”)的方向展现历史变迁、弘扬民族精神、彰显文化自信、发挥社会功能。

文章来源:《散文百家》 网址: http://www.swbjzz.cn/qikandaodu/2021/0421/834.html

上一篇:文本细读之于高中散文教学以风雨中忆萧红为例
下一篇:自然文学是美的散文

散文百家投稿 | 散文百家编辑部| 散文百家版面费 | 散文百家论文发表 | 散文百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散文百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