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顺应论视角下的散文翻译对比研究以朱纯深张培(2)

来源:散文百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原文: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译文A:At the thought of this,... (张译) 译文B:Already sweat is starting on my forehead, and ... (朱译) 译文A 译者添加了at the thoug

原文: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译文A:At the thought of this,... (张译)

译文B:Already sweat is starting on my forehead,

and ... (朱译)

译文A 译者添加了at the thought of this 的字眼,原文并无此字眼。用at the thought of this 来衔接上下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实现了译文中前后句子之间语义上的连贯,使得上下文行文更为自然流畅。

超语言层面的构建语篇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就是衔接与连贯。衔接和连贯在实现文章的意蕴贯通上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手段。在英译散文的过程中,如何能够做到意蕴完整,语气连贯,文从字顺呢?要做到这几点,切不可忽视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语义上的连续问题。语言顺应论认为,语言环境主要指的是上下文。而语言语境其中的一方面内容就是篇内衔接,包括了连词、逻辑关系、省略、重复、替代等的使用,以达到语篇语义的相关。现代英语是一种综合-分析语,是运用遗留下来的形态变化形式(hereditary inflections)、相对固定的词序及丰富的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6]1-12句子之间的逻辑标记是显性的,也比较多,结构上严谨明然。而汉语则属于典型的分析语,即不用形态变化而是用词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句群之间的逻辑标记多为隐性的,关系上松散有致。汉语的散文虽然在形式上比较松散,然而却是“形散而神不散”。贯穿于文章之中的是一条清晰的感情主线,具有相当明确的总体基调。为了在目标语和译语信息传达方式之间顺利转换,译者增加了能够贯通上下文的at the thought of this,顺应了目标语和源语两种不尽相同的思维模式,努力做到在尽力保留住原文独有风味的同时,又能够顺应译入语的思维模式,建立起有效的转换机制。

(二)结构顺应

在语言各层次的结构方面做出的顺应即结构顺应。其中包括选择话语的构建成分。这个选择可以具体地体现在语法的各个层次上。其中就有声音结构的选择。声音结构即:语音语调、节奏、重读、音质、停顿等。

原文:……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译文A:...yet in between, how swift is the shift,in such a rush? (朱译)

译文B:How swift is the transition in between! (张译)

原句是一个排比设问句。原文“匆匆”为叠词,叠词能够体现汉语语音上的优势,读起来就让人深感时光如箭。而如何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这种感觉呢?在译文A 中运用了swift,shift,such,rush 这些词,通过摩擦音f,s,爆破音t,短元音i 等的集中反复出现,制造出一种匆匆中的纷扰。而且这些词自带音效,有力地增强了译文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读起来别有韵味,可谓是成功复现了原作的味道。译文A 采用的就是顺应论视角下结构的顺应,在译文中选择了独特的声音结构,顺应了目标语的传达方式,使得译文充分体现了原文的味道,成功复现了作者的语言风格,实现了不同语言间的顺应。

(三)动态顺应

语言使用是在具体语境的动态过程中发生的。语境关系与语言选择之间的相互顺应有以下的一个表现:新的语境(如产生出会话含意)会产生于为了顺应特定语境而做出的语言选择中。

原文: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译文A:Swallows may have gone, but ...;willow trees may have died back, but ...;peach blossoms may have fallen,but....(朱译)

译文B:If swallows go away,.... If willows wither,... If peaches shed their blossoms,...(张译)

原文是三个排比分句。这三个排比分句有力地表现出万事万物的更迭,隐含的含意则是,万事万物周而复始,唯有光阴一去不复返。为了能够表现符合这个现实交际语境的意义,就必须进行恰当的语言选择。译文A 与译文B 比较显著的一个区别在于but 一词的运用。译文A 增添了原文中没有的逻辑连接词but,实现了译文中前后句子的连贯。体现出了原文中字里行间的转折,使种种的有来有返和日子的一去不复返形成鲜明对比,让汉语中的言外之意表露于外。这是由英语和汉语的不同特点所决定的。现代英语是综合-分析语的一种,保留着综合语的一些特点,但也有分析语的某些特征。综合语具有什么特征呢?通过形态的各种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的就是综合语。反之,分析语则不用借助于各种形态变化,分析语借助的是词序以及各种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7]1-12通过起衔接作用的词以及各种形态变化手段组词成句的典型语言就是英语。其中起衔接作用的词就包括了连词、介词、副词、关系副词或关系代词。通过but 来体现句中的逻辑关系,使得前句各种有来有返与后句的日子不复返语义相连相背,从而使得“时光匆匆”的这种语境更上一层楼。由此可见,意义在话语和语境因素的互动中生成。而不同语言的选择又进一步影响了语境的变化。翻译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的顺应过程。译者充分理解了原文,顺应了译入语的语言特征,展现了灵活的变异顺应,如此一来,译文不仅符合译入语的模式,也兼具原作的风格。

文章来源:《散文百家》 网址: http://www.swbjzz.cn/qikandaodu/2021/0326/812.html

上一篇:盲人
下一篇:爱佑公益为大规模解决社会问题

散文百家投稿 | 散文百家编辑部| 散文百家版面费 | 散文百家论文发表 | 散文百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散文百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