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散文|李永才:再谒三苏祠

来源:散文百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李永才 2021年夏至,我将再次走向一代作家苏石,在参加中青年作家进修班期间。故居-三苏庙瞻仰。 三苏寺位于成都以南两百多里的眉山沙里线。始建于北宋,明洪武年间。人们为

文/李永才

2021年夏至,我将再次走向一代作家苏石,在参加中青年作家进修班期间。故居-三苏庙瞻仰。

三苏寺位于成都以南两百多里的眉山沙里线。始建于北宋,明洪武年间。人们为了纪念北宋文人“散苏”父子,就地改屋建祠。现为清康熙四年(1665年)重修遗址。

来到三苏寺南门,一望无际,红墙环抱,绿水缠绵,幽幽翠绿,林木葱茏的笼舍,还有一些朴素的优雅的园林建筑隐藏在其中。在青花瓷覆盖的蓝天下,几棵高大的银杏树矗立在正门的两侧,呈现出又一轮的鲜绿。进入三苏寺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柱子上的对联。遂宁著名学者张鹏辉着书:“一父子,三诗人,四大散文家”。说穿了,这是众所周知的。一个学者家庭。

寺庙的中轴线上,有许多以大殿为中心的建筑:瑞莲阁、快鱼阁、白坡阁、碑阁依湖而立,左侧有绿洲阁、宝月阁在右边。 .这些亭台楼阁,或倚池、立于水、立于大陆之首,或隐于绿荫之中,望楼阁,端庄秀丽,尽显风雅。

来到荷叶碧水池边,突然遇到了吟莲诗人。我在摄影师的镜头下尽一切可能。如果东坡还活着,足以让她回头。 .

走进前厅,转头看去,有一副流沙河先生的对联:“文影三灯,诗,两雅,追寻万里,证未来。”遗产中,《寻万里》四字精妙地概括了东坡先生一生险峻崎岖的经历。

前院后面是一个四合院的小院子,穿过院子石路进入餐厅,中间挂着一块“养气”牌匾。前廊两侧有铸铁钟和大鼓;大殿两侧各有一壁门,西为“文渊”,东为“学绪”。

大殿内,三苏父子便服彩绘塑像栩栩如生。彼时,苏家父子常立于北宋文坛,撰写了大量名闻遐迩的文章。所以,凡是来三苏庙的人,都会流连忘返,或看圣人风采,或领略古人的诗词。

在集美堂,你可以看到以唐代李东诗“秋水半池,房山”命名的古建筑。绕过正殿的后走廊,走下三层台阶。往前是七仙堂。七仙堂原本是供奉苏家先民的祭祀殿堂。殿前有正殿。东翼和快鱼阁构成不规则。院子的院落。主楼周围有一些苏州园林风格的园林景观。梯田、亭台、桥、湖山、雕塑、碑刻、竹林、花草,层层叠叠,或屏或盖,一步一脚印,如江南水乡。

隔着荷花田,五颜六色的花船藏在竹林深处,船过桥,林间鸟鸣,小溪在船前吞;看阳光透过斑驳的环影,或投在苔痕上,或在溪流上歌唱。离开菜花坊南行,登上斗篷亭,绿树环绕,花染香,胸清。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在此写下:“游远回山深情,十里江山。地方秀美,诗书城万千。年郁闷。”

抬脚几步,就是“木假山堂”了。 “木假山”是一棵深埋岷江底数年的乌木。它看起来像独立而相互依存的“木山峰”。当年,苏浔偶得其乐,写下《木假山记》,赞叹雄伟壮丽的中峰,两旁俊秀高大的山峰,宛如一个不谄媚不骄不躁的人。当时苏洵发现的木假山已不复存在,现由清代眉山书院讲师李梦莲赠送。

踏过瑞莲阁、白婆阁、斗篷阁后,我停在东坡坐像前,凝视着东坡悠闲地坐在岩石上,胸膛宽阔,笑脸三须。浮于胸前,形如仙人,仿佛在与你诉说古今,其韵味如《前赤壁赋》所言:“浩瀚如凤旭雨峰……飘飘如一个独立的遗产……”

当我到达三苏庙时,毫无疑问,我最想认识和谈论的就是三苏和他的儿子。

苏洵,字明云,名老权,热心报国。他不仅精通六经百家的理论,而且还可以写出好文章。为官至书记,省校文员,姚必同修修宋代礼书《太昌国年历》百卷,着有《嘉佑记》、《易传》3卷。

苏轼的弟弟苏哲是翰林学士,尚书友城是个婢女,后来因为不同意王安石的政见,厌倦了弟弟。他的事业坎坷曲折,晚年隐居。彼此见面。着有《兰城文集》等。

“崔父子于一门兄弟,唐宋八派占据三席;领悟散文诗的特点,学识千变万化,源远流长。”当代学者郭少禹从文学史的角度对苏洵父子给予了高度评价。一族在《唐宋散文八达人》中占据了三位大师的地位。

朱德还写了一首诗:“一族三父子,皆为大文豪。诗传千古,峨眉高人一等。”

《权记·宿命云》曰:“日月不知其岁,家有幼凤。百鸟成翅,不敢投文。”热烈赞扬苏轼和苏哲的年轻博学、进阶学者、资深学者。他们听起来像是两个奇迹。年轻的凤凰。

其中,苏轼是在前人“纵横变迁”优良传统下的一代才子、诗词散文,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自小聪明,7岁识书,10岁会写字。嘉佑二年,苏轼、苏哲兄弟二人同榜进士,取名真经世。

文章来源:《散文百家》 网址: http://www.swbjzz.cn/zonghexinwen/2021/0624/889.html

上一篇:散文|潘鸣:羞涩
下一篇:散文|黎杰:温暖的棉花

散文百家投稿 | 散文百家编辑部| 散文百家版面费 | 散文百家论文发表 | 散文百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散文百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