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诗人李国坚:诗有千万种色彩

来源:散文百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深读,在诗意的午后 深读,自然真挚的诗性时光 我是爱诗的人,我在深读诗会 01 主 题 诗 人 李国坚 李国坚,笔名独上西楼,三级作家,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深圳诗词学会会员,深

深读,在诗意的午后

深读,自然真挚的诗性时光

我是爱诗的人,我在深读诗会

01

主 题 诗 人

李国坚

李国坚,笔名独上西楼,三级作家,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深圳诗词学会会员,深圳市文学学会会员,香港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网络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谷风诗学院成员,《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理事。现居深圳,致力于研究诗语言创新及道教文化新传承。一直把写诗作为生活的一种方式,喜欢看到花写花,踩到草写草,喜欢千山万水随意写去,喜欢诗有千万种色彩,喜欢诗写生活中最温暖与柔软的那一部分,出版个人诗集《幸福再深一度》,已创作诗歌2000余首。作品发表在《特区文学》《红棉》《参花》《牡丹》《散文百家》《青年文学家》《唐山文艺》《岭南诗音走近广东诗人》《诗歌周刊》《中国文艺家》《青年生活》《大地上的灯盏-中国作家网精品文选·2018》《神州印象》《高中生》《宝安日报》《湛江科技报》等报刊杂志,并入选各种诗歌选本及各语文教学网中小学范文题库,中高考范文素材。诗作参展了2017年广东新诗百年大展,诗歌《品味青春》入选《诗意西安》栏目。诗观:诗是语言的寺庙,歌是心灵的道场。

02

诗有万千种色彩

2020年7月3日,"深读诗会"第十八期活动在深圳市《特区文学》杂志社文学空间举办。本期活动通过朗诵与点评的方式,对主题诗人李国坚的诗歌创作展开热烈的探讨。

活动现场照

诗歌是最美的世外桃源

主题诗人李国坚学生时代便热爱诗歌,无论格律诗还是现代诗。他常思索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对此,他借用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评论道:

"如果说格律诗是左岸景致,那么现代诗就是右岸风光,诗如中间的河水在我们的指掌间流淌,诗意如一片孤帆从日边而来。"

1990年,主题诗人李国坚背井离乡来到深圳,历经一番困苦后开始写诗。他坦言刚开始写诗是为了排遣孤独。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李国坚搁笔很长一段时间。但诗歌常常会跑到他面前,与他的灵魂对话。在陪儿子写作业时,李国坚开始记录一些碎片式的感想。在这之后,他重拾诗笔并一发不可收拾。他写诗随兴所至,看到花写花,踩到草写草。对此诗人孙夜认为,李国坚常处于诗的状态,对生活充满着爱与激情。写诗期间,主题诗人李国坚也曾怀疑自己是野路子,写的不是诗。经过无数次的否定与肯定,他写下了超过一千首诗歌。对此,诗人一粒草籽认为当每个人都在为生活奔忙时,他依然行走在日常的诗行间,沉醉在自己的诗意里。不经意间,诗歌成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如同他的呼吸和血液,在体内与体外循环交换。李国坚始终坚持随心、随性、随笔写诗。他说道:"身边的人和物会在不经意间进入到诗里,成为一道道美丽的风景。诗歌包容与深爱着所有的美好与残缺。"

写诗多年让李国坚看到了诗歌中的千万种色彩,也感受到了诗的无限的可能。他评论道:"诗歌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另一扇门,那里有最美的世外桃源,而我一直虔诚地走在世外桃源的路上,最美的风景也一直在路上。"李国坚认为一个诗人应该是有立场、有态度的,他指出自己的诗观是:诗是语言的寺庙,歌是心灵的道场。

想象力是诗歌最优秀的品质

在诗人孙夜看来,读李国坚的诗如见其人--真诚而平和。他认为李国坚的诗歌亲切,不造作、不纠结、不故弄玄虚,行文随心所欲,体现出自由精神,也体现出作者对诗歌和读者的真诚。

李国坚诗歌的一大特色是想象力奇特。诗人戴逢春认为,想象好比是翅膀,可以随着众鸟飞跃海洋。想象可以把人从单纯的物质中拯救出来,使人和神直接沟通。戴逢春在诗会现场分析了李国坚的诗作《把自己卷成一支香烟》,并认为,超现实主义手法让诗有了张力。在他看来,李国坚能从别人司空见惯的生活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诗意,生成诗歌中的时间和空间、理性和感性。他评论道:"这种超现实的写意让诗歌文本发生了'虚构现实'的可视性、具象化。用外视角,混合视角,让我们看到了平面向空间的延展,这也是虚拟向现实的迈进。"诗人左秦则认为《把自己卷成一支香烟》空间层次感强,虚实相生,超现实主义手法不露声色,同时细节可感,主客体替换衔接得当,是一首佳品。

文章来源:《散文百家》 网址: http://www.swbjzz.cn/zonghexinwen/2020/0709/447.html

上一篇:“四大名捕”之首席:美女阿然
下一篇:我国古代先秦文学之散文(百家争鸣与诸子散文

散文百家投稿 | 散文百家编辑部| 散文百家版面费 | 散文百家论文发表 | 散文百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散文百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